“諸位雅士好。歡迎來到秀秀書院直播間,一起品茗論詩……”
清晨。8:30。薛山長每日照例的開場白之后,一曲慷慨激昂的《廣陵散》即于指下流出--這一曲鼓舞士氣是最好的,聽之品之,但覺“紛披燦爛,戈矛縱橫”之景如在目前。
既有琴,品茗論詩之事斷乎少不得。于是焚香,取茶,煮水,溫杯,投茶,注水,洗茶,沖泡,奉茶,論詩…….依次而行。
品茗所論之詩,自漢、魏晉、隋唐五代至宋、元、明、清歷代皆有。通過對于歷代茶詩的品讀講論,頗可見其中所蘊各個時代不同的飲茶方式,最典型的,即是“唐煎、宋點、明清瀹茶”。
秀秀書院在十幾年的雅士茶道培訓過程中,將不同的茶的細節(jié)自然區(qū)分得極為清楚。
中國茶道在唐宋時期開始形成,其標志就是陸羽《茶經(jīng)》的問世。當時所形成的茶道屬于煎茶道。中國煎茶道茶藝有備器、選水、取火、候湯、習茶五大環(huán)節(jié)。
備器
《茶經(jīng)》“四之器”章列茶器二十四事,即風爐(含灰承)、炭撾、火笑、饅、交床、夾紙囊,展拂末、羅、臺、則、水方、漉水囊、瓢、竹笑、揭、碗、熟盂、札、滌方、滓方、巾、具列,另有的統(tǒng)貯茶器的都籃。
講究水品,是中國茶道的特點?!恫杞?jīng)》“五之煮”云:“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薄捌渖剿?,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薄捌浣?,取去人遠者。井,取汲多者?!?/span>
《茶經(jīng)》“五之煮”云:“其火,用碳,次用勁薪。其炭曾經(jīng)燔炙為膻膩所及,及膏木、敗器不用之?!?span id="bdefaym"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890581" qid="6595509401220584707" mention-index="0">溫庭筠撰于公元860年前后的《采茶錄》“辨”條載:“李約,沂公子也。一生不近粉黛,性辨茶。嘗曰:‘茶須暖火炙,活水煎’。活水謂炭之有焰者,當使湯無妄沸,庶可養(yǎng)茶?!?/span>
候湯
候湯是煎茶的關(guān)鍵。候湯《茶經(jīng)》“五之煮”云:“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緣邊如涌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焙驕羌宀璧年P(guān)鍵。
習茶包括藏茶、炙茶、碾茶、羅茶、煎茶、酌茶、品茶等。
奉和襲美茶具十詠·煮茶
陸龜蒙
閑來松間坐,看煮松上雪。
時于浪花里,并下藍英末。
傾馀精爽健,忽似氛埃滅。
不合別觀書,但宜窺玉札。
《茶中雜詠·煮茶》
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連珠沸。
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
聲疑松帶雨,餑恐生煙翠。
尚把瀝中山,必無千日醉。
茶甌
唐·皮日休
邢客與越人,皆能造茲器
圓似月魂墮,輕如云魄起
棗花勢旋眼,蘋沫香沾齒
松下時一看,支公亦如此。
點茶道蘊釀于唐末五代,至北宋后期而成熟。點茶道茶藝包括備器、選水、取火、候湯、習茶五大環(huán)節(jié)。
備器
點茶道的主要茶器有:茶爐、湯瓶、砧椎、茶鈐、茶碾、茶磨、茶羅、茶匙、茶筅、茶盞等。
選水
宋人選水承繼唐人觀點,以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但 《大觀茶論》“水”篇卻認為“水以清輕甘潔為美,輕甘乃水之自然,獨為難得。古人品水,雖日中泠、惠山為上,然人相去之遠近,似不常得,但當取山泉之清潔 者。其次,則井水之常汲者為可用。若江河之水,則魚鱉之腥、泥濘之汗,雖輕甘無取?!?span id="hmquvtr"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9858641" qid="6595515182347195662" mention-index="0">宋徽宗主張水以清輕甘活好,以山水、井水為用,反對用江河水。
取火
宋人取火基本同于唐人。
候湯
蔡襄《茶錄》“候湯”條載:“候湯最難,未熟則沫浮,過 熟則茶沉。前世謂之蟹眼者,過熟湯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日候湯最難?!辈滔逭J為蟹眼湯已是過熟,且煮水用湯瓶,氣泡難辨,故候湯最難。趙佶《大觀茶 論》“水”條記:“凡用湯以魚目蟹眼連繹進躍為度,過老則以少新水投之,就火頃刻而后用?!?/span>
習茶
點茶道習茶程序主要有:藏茶、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羅茶、點茶(調(diào)膏、擊拂)、品茶等。
簡而言之,點茶法需要先將餅茶碾碎,再放在炙盞中待用;用釜燒水直至火候足了,再將湯水盛入湯瓶中,沖點盞中茶,同時用茶筅在其中加以調(diào)和,先調(diào)成膏狀,再倒水沖點,來回沖點用茶筅攪動七次后,茶末就會上浮凝聚,形成“湯花”。
如今日本的抹茶道,亦是宋時點茶的余韻悠長。
瀹茶道
瀹茶從明代開始。此時中國的茶葉加工方式發(fā)生了變化,成品茶已由唐時經(jīng)蒸壓而成的餅茶、宋時精雕細壓的團茶,改制為經(jīng)炒為之的條形散茶。如是,沏時,“炙”、“研”、“羅”等步驟悉數(shù)可免,只需以散茶置入壺(碗、杯)中,直接用沸水沖泡即成,至今諸位常言之泡茶也即指此。此種直接以沸水沖泡的沏茶之法,一則簡便,二則保留了茶的清香,三則亦便于對茶的直觀欣賞--這簡直堪稱中國飲茶史上的一大創(chuàng)舉,也為飲茶不過多地注重形式而較為講究情趣創(chuàng)造了條件,因而經(jīng)久不衰,至今沿用。
書院功夫茶,乃指長嘴銅壺茶藝男士龍行十八式,女士鳳舞十八式。
于薛山長與秀秀老師而言,銅壺在手,果是“茶湯肉蔻,氣定神閑,壺劍在手,英姿勃發(fā),劍壺融合,相得益彰,一樂事也”。
“龍行十八式”被稱為“中國茶道藝術(shù)的活化石”。它融合傳統(tǒng)茶道、武術(shù)、舞蹈、禪學和易理于一爐,每一式模仿龍的動作,充滿玄機和妙理。式式龍興云動,招招景馳浪奔,令人目不暇接,心動神馳。
薛山長之意,為免文人雅士“文弱”之患,可修煉功夫茶道以強身健體。所謂“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真正的高人逸士,一定是文武兼修的。
秀秀書院的諸位老師,尤其是薛山長,在品茶的過程中,不 僅對歷史文化,對歷代茶人如白居易、皮日休、陸龜蒙、蘇軾,黃庭堅、歐陽修、王安石等人的茶中雅事如數(shù)家珍,而且對長嘴銅壺茶藝一道也知之甚深,素日親傳 弟子如今也頗為出類拔萃,堪稱極有影響力的“網(wǎng)紅”。比如龍?zhí)秳傺?,貓貓小可愛等等,她們耍起長嘴銅壺茶藝來,那份英姿颯爽,巾幗不讓須眉之風,直是風靡 全網(wǎng),勢不可擋。
各自修煉,高處相見。雅士茶道的修習過程中,無論煎茶、點茶、瀹茶、功夫茶,皆是以藝載道的一種形式?!八嚒敝F(xiàn),不單是肢體動作的展示,更是茶人內(nèi)心虔心修習的狀態(tài)所致。由是茶圣陸羽于《茶經(jīng)》中指出:“茶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明確提出了對飲茶之人的品德要求。其次盧仝《七碗茶歌》、皎然《三飲歌》等等皆有對于茶之飲,茶之道對于人的精神氣質(zhì)改變的描述:
《七碗茶歌》(選自《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唐盧仝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
《三飲歌》(選自《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唐皎然
一飲滌昏寐,情思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
……….
不同的茶品、茶修因其不同特點對于人的影響和改變也有所不同。
這種不同其實就是教會大家在這個直播時代如何開啟直播茶道之生涯。茶道之美,有琴棋書畫詩詞歌賦之美,有含蓄之美,有淑女之美……..此種婉約之美在直播間內(nèi)展示出來,就是最符合中國人審美和要求的無可替代之美。所以也希望更多的人能關(guān)注秀秀書院,關(guān)注秀秀書院的直播間,跟隨書院老師和薛山長一起,開啟雅士茶道的心路歷程。
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直播時代的雅士生活,就是用詩詞,用屏幕來記錄,來傳播我們的中國式雅士生活,使我們所弘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名揚四海。
茶人秀秀:品茶論詩十五年,只為普及雅士茶道
秀秀茶藝培訓中心2022年6月3日開課通知
好了,這篇文章的內(nèi)容發(fā)貨聯(lián)盟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如果大家網(wǎng)絡(luò)推廣引流創(chuàng)業(yè)感興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備注:發(fā)貨聯(lián)盟引流學習; 我拉你進直播課程學習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實戰(zhàn)干貨的推廣引流技術(shù)課程免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