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六年,在青藏高原的甘南藏族自治州,一間四個人的小作坊拔地而起。
一個金發(fā)碧眼的外國女孩正在作坊中辛勤地織圍巾,旁邊還有一個青年男子在打下手。
他們生產(chǎn)的圍巾直接被送到了巴黎,掛上路易威登、愛馬仕這樣的國際知名品牌。
這間作坊的主人叫做益西·德成,發(fā)展至今,當初的小作坊已有了150多名員工。
作坊平均每年生產(chǎn)9000件成品,一條來自甘南農(nóng)村的圍巾,居然深受巴黎時尚界追捧。
誰能想到,這位打通與世隔絕,幾乎不會有外人前來的甘南農(nóng)村,和巴黎這個國際大都會道路的作坊主人,當初只是一位大學剛剛畢業(yè)的美國少女。
多元化的家庭
2006年大學畢業(yè)后,益西·德成帶著一個鏡頭,初次來到甘南仁多瑪這個偏僻的小村莊采風。
來到這里之后,22歲的她下定決心,一定要改變這里居民的生活狀況。
益西·德成是美國名校康涅狄格大學的高材生,主修的是攝影、藝術(shù)和電影編導。
畢業(yè)前夕,她就拿到了電影公司給出的offer,有著穩(wěn)定且體面的工作,說不定日后還能成為一名大導演,前途不可限量。
但就這樣一位習慣了現(xiàn)代化生活的美女,居然會突發(fā)奇想來到了中國甘南農(nóng)村。
并且她還在這里扎根,結(jié)婚生子。德成身上又有著哪些故事呢?
德成這個名字是她的藏族名,其原名叫做德清·雅詩。不同于其他血統(tǒng)純正的美國白人,德成身上流淌著藏族人民的血液。
她和藏族人民的淵源頗深,甚至放棄美國舒適安逸的生活來到中國,都和她的家庭背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德成的家族就像是一個民族大熔爐,她的外祖母是美國人,外祖父是希臘人。
一家人從祖上流傳下來的觀念就是希望家庭成員能夠與不同民族通婚,走“國際化”路線。
整個家族對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很包容,并不覺得各個民族有高低優(yōu)劣之分。
外祖父和外祖母在美國結(jié)婚之后,憑借著自己手里的生意,賺得盆滿缽滿。
他們是成功的商人,經(jīng)商之道流傳在整個家族的血液之中。
生意的成功也讓外祖父母選擇移民到法國,還買下了一個私人的酒莊。
酒莊正是德成的搖籃,她在這里度過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童年生活。
德成的母親是美國人,受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她對世界各民族的風土人情很有研究,一位人類學者,宗教學者。
除此之外,德成的母親還精通攝影和設(shè)計,在時尚圈也有著自己的人脈。
她也遺傳了父母的經(jīng)商之道,會做一些自己熱愛的絲織品貿(mào)易。
而德成的父親卻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藏族居民,但她的父親并不是像廣大靠著放牧為生的藏民一樣,而是一位藏文作家。
可以說,德成的父母都是高階知識分子,對于藏族文化有著十分深入的了解。
正是在父母的影響下,德成對青藏高原充滿了自己的幻想,想要親身體驗一下藏族的風土人情。
所以在2004年大學畢業(yè)之后,她就拿著自己的攝影機和鏡頭,打算在父親的老家拍攝一段紀錄片,完成之后再回到美國。
德成有這個決定,也是在母親的建議下促成的。
母親知道德成熱愛冒險,同時又對中國文化很是喜歡,便鼓勵她到藏族去看看,還讓她到西藏去尋根。
熱血澎湃的德成,當時正好癡迷于膠卷和拍攝,當聽說自己有機會完成一部作品時,她自然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于是沒有任何人陪同,這位22歲的小姑娘孤身一人來到了她所暢想的甘南。
母親也沒想到,這一次西藏之旅,居然會讓女兒想要留在那兒。
初到藏區(qū)
在臨走之前,母親還叮囑德成,回來的時候記得帶上一些牦牛絨,它可以做一些紡織品。
第一次聽到牦牛絨這種東西,德成覺得不可思議,隨口便答應了。
但來到青藏高原以后,這里的景象卻讓德成的激情慢慢消退了。
雖然德成會一些藏語,但是來到安多藏區(qū)之后,德成才發(fā)現(xiàn)自己對安多藏語簡直是一竅不通。
她并不清楚當?shù)氐牟孛裨谡f些什么。而且,即便是到了6月份,安多地區(qū)也還是會下雪。
而在其它地方早就已經(jīng)盛夏,德成來之前還穿著一件短袖,強烈的反差讓她瑟瑟發(fā)抖。
與外界不同的天氣還只是藏區(qū)送給德成的見面禮,在這里待了兩天之后,德成就有了盡快離開的打算。
出發(fā)之前,德成的父母往她的包里塞了一本通訊錄,上面是父親家庭成員的聯(lián)系方式。
按照這本通訊錄,德成認識了在安多藏區(qū)的第一位藏民桑吉。
桑吉家在當?shù)厥侵母粦簦疑舷掠兄?00多頭牦牛,但仍然過著放牧為生的日子。
來到桑吉的家之后,德成才發(fā)現(xiàn),藏民的生活與自己想象中的場景差異太大了。
這里的平均海拔高達3500米,平時很少有外人來往。
不管外面的世界怎樣變化,這里的生活還是保持著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風貌。
逐水草而居,哪里的牧草生長得好,桑吉就趕著自己的牦牛群去到那里。
到了漫長的冬季,牧民們才會回到自己家待上四五個月,其余時間全部奔波在外。
牧民們一直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每隔幾年才會到外界賣牦?;蚴茄?,為自己家增添一些家用。
因此,這里的人們生活水平很低,一年下來的收入也不到一萬塊。
貧窮的生活導致這里的居民很不講究,沒有廁所、不洗澡、不洗衣服,這樣的觀念已經(jīng)被安多地區(qū)的藏民們“喜聞樂見”了。
這基本上就是原始人的生活方式,而出生在大都市的德成,從來沒有想到藏民們的生活方式居然和自己有著天壤之別。
適應不了的德成,看著隨地大小便、好幾年不洗一次澡的藏民們,不免會覺得有些觸目驚心。
她不曾想到,在這里連洗澡都成了奢求。
德成想著盡快逃離這里,這個鬼地方她是一刻都不想待下去。
但是轉(zhuǎn)念一想,自己當初就是想著拍完一部關(guān)于父親家鄉(xiāng)的紀錄片,才決定來此的。
這樣灰頭土臉地回去,并不符合自己一貫的行事作風,她也并非是吃不了這里的苦。
所以她決定在這里堅持了三個月,打算用自己的鏡頭記錄下藏民們生活的原貌。
但是她不知道,三個月的時間能夠改變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
在四處奔走期間,德成認識了一位甘南地區(qū)的藏族小伙兒,并且和他陷入了熱戀。
紀錄片拍完之后,德成再次面臨著人生岔路上的抉擇,是選擇愛情還是回到美國追求自己的事業(yè)。
如果留在這里,德成就得忍受這里的生活方式,洗一次澡都成問題。
回到美國,說不定自己的紀錄片就會獲獎,在大都市過著名利雙收的生活。
留在藏區(qū)
很顯然,德成并不是那種追求物質(zhì)生活的女孩兒。
她決定留在安多藏區(qū),并且想要盡自己的一份力,改變?nèi)识喱敶迩f村民的生活現(xiàn)狀。
安多藏區(qū)的居民們唯一收入就是靠著家中的牛還有羊,生產(chǎn)一些肉類還有奶制品。
村莊里的年輕人早就到附近海拔較低、交通便利的縣城去打工了,不過大多都是從事著繁重的體力勞動。
而且在外打工還有淡季和旺季之分,淡季的時候,那些家中牛羊數(shù)量較少的牧民幾乎沒有什么收入。
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德成就必須要為牧民們提供穩(wěn)定的收入。
而商機卻遍布安多藏區(qū)的每一寸土地,那就是地上幾乎沒有人想要的牦牛絨。
牦牛絨每年春天都會從牦牛身上自然脫落,手感細膩保暖性強,也是很好的紡織品原料。
但是當?shù)氐牟孛駛儏s不知道這是一種正規(guī)的原料,隨意丟棄。
德成也是從母親那里得知,牦牛絨制成的紡織品,一條圍巾就可以賣到好幾千歐。
發(fā)現(xiàn)商機的德成開始謀劃著怎樣利用牦牛絨,來改善藏民的生活條件。
和母親精打細算之后,德成帶著自己18歲的弟弟在仁多瑪?shù)貐^(qū)成立紡織工作室。
德成走訪了當?shù)氐牟孛?,邀請他們加入,沒想到換來的卻是藏民們的冷眼相待。
藏民們并不把德成當成自己人,覺得德成不過是有利可圖,才邀請他們加入。
而且全家上下把所有的本錢投進工作室,這樣的風險也太大。
不管德成怎樣勸說,甚至還拿出了自己交了一位藏族男朋友說事,打算以后就在安多地區(qū)結(jié)婚生子,也始終沒能說得動藏民們。
最終也只有桑吉一家人愿意相信德成,桑吉厭倦了一年到頭居無定所的時日,早就想摸索出一條新出路。
桑吉一家就有著100多頭牦牛,牦牛絨的產(chǎn)量暫時不用擔心。
另一邊,母親為了幫助德成成立工作室,拿出了自己的全部身家。
她還聯(lián)系起了自己的老友,親自前往芬蘭、英國等地學習起了紡織技術(shù)。
在一家人的幫助下,德成的工作室在2007年終于招到了16個人。
培訓好一個精通紡織的工人需要花費半年的時間,但是紡織工人們卻并不愿意一直在紡織廠工作。
到了縣城勞動力工作的旺季,工人們隨著大流,紛紛辭職到縣城。
而且藏民們也并沒有現(xiàn)代的工作時長的概念,經(jīng)常是一有事就回家了。
德成問起那些在工作還沒做完就回家的牧民時,牧民卻說喂豬的時間到了,他必須回去。
德成也是束手無策,她能理解牧民們基本沒有什么現(xiàn)代意識,經(jīng)常隨心所欲。
她只期盼著,自己工作室的成品能夠早一些生產(chǎn)出來,讓員工們得到豐厚的回報,這才是決定性的因素。
第一批成品出來之后,德成來到巴黎,聯(lián)系上了母親,拜訪了很多奢侈品品牌的負責人。
小眾品牌“Sonia Rykiel”給了德成這個機會,這次成功給了德成不小的鼓勵。
在登上了時尚雜志之后,LV、愛馬仕這樣的品牌也成了德成堅定的支持者。
德成工作室的一條圍巾,如今價格高達上萬元。
安多藏區(qū)的牧民們,依靠著德成的工作室,每年的收入翻了兩三倍,高達三萬元。
每年德成都會從附近牧民的家中,直接收購牦牛絨,品質(zhì)最好的會用于制作圍巾和披肩,其他的則會被制成毛氈。
在德成的帶領(lǐng)下,藏民們也逐漸認識到,原來這位外國人說的話都是真的,廢棄的牦牛絨真的可以為他們帶來財富。
如今德成的工作室已經(jīng)變成了一家大型工廠,牧民們也不需要再延續(xù)每年只購物一次的傳統(tǒng)了,工廠的周圍就是餐廳、超市。
紡織工業(yè)的發(fā)展,也使得婦女的地位急速上升,德成在招工時,會優(yōu)先考慮那些想要自食其力的女性。
以前在仁多瑪村,婦女們凌晨三點就需要起來收牛糞、做家務(wù)、做早飯,每天的生活排得滿滿當當?shù)摹?/span>
現(xiàn)在她們能夠賺錢,在家的地位也就提升了。
德成鼓勵仁多瑪村的藏民們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為此她還修建了公共浴室,要求工人們必須每周至少洗一次澡。
她也鼓勵家家戶戶修建廁所,改掉隨地大小便的惡習。
德成請專人來教藏民們識字,甚至還請教練來教女人們練瑜伽。
在這里生根發(fā)芽的德成,也和自己的男友伊丹修成正果,并且有了兩個女兒。
如今的德成已經(jīng)40歲了,但是依然在仁多瑪村努力奮斗著。
她在爭取讓更多的藏民們加入到她的工廠,讓藏民們生活得更好。
德成把自己的工廠取名為諾樂,近年來她也在開拓網(wǎng)絡(luò)上的銷售渠道。
但面對中國市場,這樣一條高檔的圍巾似乎顯得水土不服。
不過,我們也相信德成的紡織品一定會慢慢贏得國人的青睞,也希望仁多瑪?shù)貐^(qū)的藏民,生活更上一層樓。
-完-
參考資料
人民網(wǎng):《美國女孩嫁甘肅農(nóng)村小伙,生兩個孩子,做圍巾一條賣1萬元,憑啥》
藏商網(wǎng):《美國人益西·德成 牦牛絨里的藏文化》
編輯 | 不誤小星星
好了,這篇文章的內(nèi)容發(fā)貨聯(lián)盟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如果大家網(wǎng)絡(luò)推廣引流創(chuàng)業(yè)感興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備注:發(fā)貨聯(lián)盟引流學習; 我拉你進直播課程學習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實戰(zhàn)干貨的推廣引流技術(shù)課程免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