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在整理一個存放舊物的老箱子時,一桿旱煙袋映入了我的眼簾,拿起這桿旱煙袋,聞著煙鍋中依然熟悉的煙油味道,我心中的懷念之情不禁油然而生,眼淚禁不住蒙住了雙眼,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看到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煤油燈下,吧嗒吧嗒地抽著旱煙袋,有聲有色地給我講訴著古老的故事。
這位慈祥的老人就是我的大姥爺(大姥爺就是姥爺?shù)母绺纾?,我的很多童年時光就是圍繞在大姥爺身邊度過的。大姥爺愛抽旱煙,這桿旱煙袋永遠伴隨左右,是他的最心愛之物,幾乎是不讓別人碰的。這桿旱煙袋的煙鍋非常精美,通體用黃銅鑄造,表面用紅銅和白銀鑲嵌,并鏨刻精細的圖案,特別是兩只小鳥活靈活現(xiàn),是當年鄰村的一個銅匠梁四為大姥爺專門制作的,他倆關系交好,制作時更具匠心,并傾注了友誼,因而大姥爺倍加珍惜。
那時候,農村的經濟還很不發(fā)達,老人們大多都只能抽旱煙,煙葉是自己種植、晾曬、加工的,因而成本很低,花銷也極少,但他們對旱煙袋卻極其重視,也舍得花錢配備,銅鑲的煙鍋、白玉(或翡翠)的煙嘴、黑圪欖木的煙桿是旱煙袋的標配,老人們圍坐在一起抽煙聊天時,旱煙袋往往會成為焦點話題,在當時,擁有一桿高配置的旱煙袋也是一件榮耀的事。而大姥爺?shù)臒熷侂m然好,但煙嘴卻是牛角的,其實,在早年間,大姥爺?shù)臒熥焓亲嫔蟼飨聛淼囊粋€和田白玉煙嘴,在整個村里也算最好的煙嘴,但后來在地里干活時,旱煙袋掉到石頭上,把煙嘴打碎了,后來,大姥爺只能自己動手用牛角雕刻了一個煙嘴,并一直使用下去。
大姥爺生于1890年,于1978年離開我們,那年我才9歲,在我的記憶中,大姥爺是一個寬板身材的老人,常年頭戴深紫色的圓頂氈帽,身穿黑布衣褲,腳穿牛鼻子布鞋,拄著一根自制的木頭拐杖蹣跚而行,左臉頰的上方有一個銅錢大小的暗紅色的血管瘤,隨著腳步晃蕩著。但大姥爺留給印象最深的首先是他有豐富的知識,其次是他有精湛的技藝,第三是他有寬厚的助人之心。大姥爺雖然沒有讀過書,但勤奮好學,積累了知識的豐富,我兒時的啟蒙教育很多來自于他,至今我依然記得他給我講的懸梁刺股、臥薪嘗膽、張良拾履、火燒連營、魏征勸諫、包公斷案、楊六郎掃北、維新變法、綏遠抗日等故事,都是激勵上進、報國愛家的主題,使我從小就培養(yǎng)了上進、不屈的精神。大姥爺另外還精通木工手藝,據(jù)說是他老年以后自學的,并配置了全套的木工工具,主要是為村里的人們免費提供各種各種的修理服務,諸如馬車修補、鐵鍬安柄、鐮刀安把、板凳換腿、安門換窗等等,只要有需要,他都能及時趕到并圓滿完成,為大家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務。他所做的這一切,均因他有一顆寬厚的仁心,和藹待人、與人為善、助人為樂、付出而不圖回報,這是他的品格的真實寫照。
大姥爺?shù)淖嫔暇幼≡谏轿餍弥?,在清代晚期從山西?span id="2e8wsc0"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3661146" qid="6537224512943953156" mention-index="0">走西口”來到內蒙的后山地區(qū)謀生,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和奮斗,從無到有,逐步地蓋房置地,過上了穩(wěn)定的農耕生活,日子也越來越紅火。
大姥爺?shù)囊簧?,是充滿艱難困苦和奮斗拼搏的一生,經歷了晚清、民國時期的社會動蕩和戰(zhàn)亂紛爭,也享受到了新中國帶來的和平和安定,并能安享晚年。
這桿旱煙袋,老煙味猶存,我對大姥爺?shù)膽涯钜矊⒂来妗?/p>
好了,這篇文章的內容發(fā)貨聯(lián)盟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如果大家網絡推廣引流創(chuàng)業(yè)感興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備注:發(fā)貨聯(lián)盟引流學習; 我拉你進直播課程學習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實戰(zhàn)干貨的推廣引流技術課程免費分享!